福州旅游的季节就是每年的9月-次年1月,2016福州秋季糖酒会召开时间为10月中旬,也正值福州旅游季节,福州一日游攻略如下: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唐玄宗时设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为城市之。福州是旅游城市,山清水秀、风光绮丽,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目前,福州拥有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福州这片土地上,民俗文化传播广泛,枝繁叶茂。其中,传统工艺品脱胎漆器、牛角梳、纸伞被称为“福州三宝”。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寿山石雕与脱胎漆器、软木画被誉为“榕城三绝”。
每年的9月-次年1月是到福州旅游的季节,届时这里阳光明媚,树木常青,一派南国风光,还有诱人的温泉,尤其适合北方的游客。春季是福州一年中阴雨天多的季节,冷暖气温变化很大;夏季以晴好天气为主,部分地区在7月-8月会出现极端高温,另外此时也是台风多发季。当台风来临时要尽量避免外出,呆在房间里,直到台风警报解除。
福州一日游旅游景点推荐
鼓山
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2002年5月,经批准列入第四批风景名胜区名单。鼓山风景名胜区是福州市风景区,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它因顶峰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鼓山历来是福州的佛教胜地,在大顶峰西南侧存有1000多年历史的涌泉寺。该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精巧,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妙,是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寺旁有以陶烧造的千佛陶塔,在国内十分罕见。鼓山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此外,还有历代摩崖石刻多处。登鼓山,可从山麓的下院出发,择石阶古道步行而上,蜿蜒1800余米,穿过七亭后进山门直达涌泉寺;也可乘客车从盘山公路而上,或是乘缆车到达“达摩十八景”景区。
福州森林公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又名“福州植物园”)是福建省森林公园,是十大森林公园之一。位于福州北郊新店镇赤桥村。龙潭溪自北向南流贯园中,以苏铁园、棕榈园、珍稀植物园、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园,花卉盆景园及榕树景观区等多个植物专类园构成的树木观赏区,融园林艺术于一体。碧水青山、瀑布奇石、古榕碑刻,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和历史悠久的宋古驿道、清刘冰心墓、正心寺等构成了森林公园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和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地理环境和森林的防护效应,形成了园区内特有的小气候。这里冬暖夏凉,夏季平均气温比福州市区低3-5摄氏度。森林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和负氧离子,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感受“森林浴”,被誉为“福州市的天然氧吧”。公园共分六大区域(游览区):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区、人文景观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龙潭风景区、福建森林博物馆和鸟语林。竹类观赏园是目前园内收集品种为丰富的竹类品种园。竹子品种多达226种,种类比位于浙江安吉的世界竹类研究中心还多出50余种。这里还有世界五大风景树种的日本金松、南洋杉、雪松、金钱松、海岸红杉和风靡世界的三大饮料——咖啡、可可和茶树。尤其是那株被誉为中美“友谊使者”的海岸红杉,它是前美国尼克松先生访华时送给已故的友谊树的第二代。树木观赏区内,利用建园40多年来从国内外引进的1700多种树种和就地保护的1000多种植物,建设植物专类园。在人文景观区内,始建于宋朝的正心寺,为公园增添了佛教文化的气息;林则徐大女婿刘冰如进士之墓,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园开辟天马岭登山道,修复了宋朝晋京古驿道(状元路),连接公园和北峰旅游区,成为市民登山健身和观光怀古的去处。龙潭风景区位于公园北端,是一处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雨林特征的风景区。该区域自然资源景观、水体景观、石旦地貌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其间溪流飞瀑、奇峰怪石、摩岩石刻、密林深潭,使其富有迷人的神秘色彩。公园内的福建森林博物馆是个以森林为主题的专类博物馆。它运用实物、标本、图表、模型、多媒体等手段,向人们展示森林的形成、发展、变化规律以及森林与人类的关系。福州鸟语林,坐落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占地面积25亩,是福建省的一家鸟类生态旅游景点、目前国内鸟类品种全、数量多、鸟艺表演丰富的鸟语林。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历代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从这里走向辉煌。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衣锦坊是“三坊”中的坊,旧名通潮巷。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现存的水榭戏台。文儒坊是第二坊。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批文物保护单位。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杨桥路是七巷中北面的一条巷。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坐落在巷内。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黄巷在塔巷之南。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旧名“锡类坊”。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今此老宅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